贫困村蝶变“明星村” -凯发官网址
冬日已至,气温骤降;大风呼啸,树木萧条。但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辛店镇史庄村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:一垄垄葱绿的草莓苗生机盎然,一颗颗泛光的番茄挂满枝头,三五个村民穿行其间打杈、绕蔓、掐花,忙得热火朝天。
谁能想到4年前这里还是一个“看天吃饭”的省级贫困村,无产业、无优势、无资源,村民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。斗转星移,今天的史庄村已经凭借产业兴旺、农民富裕、乡风文明成为十里八乡羡慕的“明星村”。
何以发生如此蝶变?记者一行来到该村一探究竟。
产业扶贫 村民家底厚实了
在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史庄村技术员叶正春的带领下,记者一行钻进了一个温室大棚:近一人高的秧上,西红柿已经硕果累累。
“这叫‘草莓柿子’,两分酸八分甜,特别畅销……”叶正春连说带比画地向记者介绍起西红柿种植情况,说到起劲处还掐着手指头算起了“经济账”,“按行情年底前这批西红柿能卖到10元一斤,一个大棚净赚3万多元。”
“靠天吃饭、赖地穿衣”,这句古老民谚道出了传统农业的现实,也说出了史庄村村民曾经的无奈。长期以来,史庄村村民靠种小麦、红薯为生,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,年轻人外出打工,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幼病残。2016年新郑市公路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入驻时,该村共有贫困人口87户309人,缺技术、缺劳动力、生病残疾是致贫主要原因。
如何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赚钱?调研走访后,驻村工作队将目光锁定在温室大棚上。争取扶贫资金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……史庄村探索出“合作社 基地 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很快该村靠着种植反季节水果和蔬菜赚取了“第一桶金”,并带动一批贫困户就业增收。“目前,15个温室大棚长势喜人,丰收在望,预计年底能为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纯利润。”说这话时,新郑市公路管理局驻史庄村第一书记王春伟底气十足。
除温室大棚外,史庄村以富强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,结合悠久的谷子种植历史,发展杂粮种植产业,全村有55户贫困户村民种植“大同3号”红谷子250.5亩;利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,建立小米精加工车间一座,并借助电商平台,打通农副产品出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疫情防控期间,新郑市公路管理局发挥资源和人脉优势,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18万余元,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用扶贫资金建立的小米精加工车间 宁小波 摄
建设标准化养猪场,建成红薯储藏间……4年来,一个个特色产业在这里落户,逐年壮大的集体经济,铺下了史庄村厚实的民生家底,据介绍,20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.5万元。
重点帮扶 贫困户眉头舒展了
“家里有人没?老孙在吗?”跟随着王春伟的步伐,记者来到曾经是史庄村最穷的贫困户史发有家。他们家是驻村工作队首批帮扶对象。
“来啦,来啦,谁啊?”话音未落,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出现在众人眼前,这是史发有的老伴儿,王春伟口中的老孙。
“大儿子身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,俺俩年纪又大了,全靠养几个猪、几个鸡挣俩钱。”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,老孙眼角泛起了泪花。
考虑到俩老人有一定的养殖技能,工作队争取金融扶贫贷款为他们买来20多头猪娃,并在原住所附近盖起新猪场和两间新房,还给史发有在村里谋得一份保洁员的工作,每月工资1000余元。
“吃药不要钱,孩儿的残疾补助金每月500多块钱……”对“公家”给她的帮助,老孙如数家珍。说到最开心的事,老人一拍大腿,声音洪亮地说:“年前再把猪卖喽,一年3万没跑了……”说话时老人眉头舒展,眼里充满了笑意。
2016年驻村工作队入驻史庄村后,队员吃在村、住在村、工作在村,做到群众不脱贫、工作不脱钩、队伍不离队;选派精兵强将走村入户,实行“一对一”帮扶,通过与贫困户唠家常、算收入、讲政策,制订适用、合理、高效的脱贫计划,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。同年,该村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,省级贫困村摘帽。
史金海就是这个时候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的。本应是家里的顶梁柱,可他却因天生耳背外出打工屡屡被拒,一家老小等着吃喝,自己却空有一身力气无处使,史金海一度对未来失去信心。
2016年,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政策支持下,史金海和妻子被推荐到该村星鹏铸钢厂上班,每人每月收入3000余元,两个孩子每年有4000多元的教育补贴,另有5亩谷子的种粮补贴,小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手里有了积蓄,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自然也高了。两年前,史金海一家张罗着把老房子翻新一遍,不仅加盖了偏房,还给堂屋外围加装一圈玻璃,阳光一照成了城里流行的“阳光房”。
驻村工作队员“一对一”帮扶贫困户 宁小波 摄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。据新郑市公路管理局局长杨广超介绍,今年以来,他们继续组织帮扶人员深入全村314户村民家中,开展脱贫人口“回头看”和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情况排查,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,及时整改;按照“1 3”档卡信息提升工作法,确保贫困户国办系统信息录入准确无误;落实“1 4”明白人培训制度,明确1名帮扶责任人、4名帮扶队员入户培养“明白人”,做到政策知晓率100%、群众满意度100%。
文明创建 村容村貌变美了
走在史庄村的大街上,道路宽阔平整,干净整洁;文化墙代替了老土墙,形象有趣的宣传漫画和标语,引来村民驻足观看;房屋鳞次栉比、花草掩映……来过的人都说,史庄村变化太大了。
2018年,史庄村申请政府专项资金,大力推进史庄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。在此基础上,新郑市公路管理局投入扶贫资金10万元新建村党支部办公楼,改善村委环境;投入5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,投入20万元安装“国标”道路标识牌、街道巷名牌等,建立停车场,与交通部门协调沟通,开通308路公交;投入10万元对全村水表井盖、阀门井盖、主次道路等进行安装维修,投入15万元对史庄村大食堂进行升级改造,投入5万余元对50户村民家中的房屋、厨房、厕所等进行整修,投入5万余元购买发电机组确保村民生活用电;发动帮扶志愿者2200人次对村容村貌、户容户貌进行整治;出动洒水车、清扫车400台次,对树木、花坛等进行保洁洒水,村民生活便利性大大提升。
在史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,一块写有“爱心美德公益超市”字样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。走进超市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明码标分”的展示牌:卫生纸20分,洗发水30分,食用油55分……每一个生活用品下面都有换算分数,村民可以凭积分兑换。
为鼓励群众发扬脱贫致富、乐于奉献的精神,史庄村制定了爱心美德公益超市积分制度,将户容户貌干净整洁、带动群众致富、遵纪守法、支持公益事业等列为加分项目。
群众在爱心美德公益超市凭积分兑换物品 宁小波 摄
“通过积分激励村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既增加荣誉感又有获得感,久而久之,做好事就成为一种习惯了。”史庄村党支部书记史红立高兴地说,“现在,十里八村都来我们村学习经验,我们村成‘明星村’了。”
此外,史庄村还通过举行“好婆婆好媳妇”“文明家庭”“星级文明户”表彰活动,选树先进典型,以群众身边的模范带动村民致富,激发村民自强不息、奋力脱贫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弘扬向上向善的新风尚。该村先后被评为2018年郑州市级文明村、2018年新郑市级乡村文明示范村、2018年和2019年河南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(社区)、2020年省级卫生村。
昔日的贫困村,今日的文明村,曾经的贫困户如今腰包鼓了,曾经脏乱差的乡村如今变美了,村民的心齐了劲儿足了,从“扶贫路”出发的史庄村走出了一条铺满故事的“幸福路”。